发布时间:2015-04-14 09:26:00 点击:
在遵义市务川县农村,一种二层楼、带玻璃窗、透明瓦的砖房,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“木栏草顶”羊圈。而以往“满山跑”的羊群,如今集中住在圈舍里,一日三餐由村民“配送”。据悉,这种养殖模式因能减少羊群放养对生态的破坏,目前正在当地普及。
日前,在务川县镇南镇桃符村瓦泽头一个养殖场,记者见到这种砖房圈舍,圈舍一楼为羊粪发酵房,里面通风良好,发酵的羊粪作为草场的肥料。二楼是山羊的“大房间”,房间配有风力换气扇、饮水槽、透明瓦等通风、采光设施,大房间用铁栏杆隔成若干个15平方米的“标准间”,每个标准间里住着5只羊。一二楼之间,用留有缝隙的木栅栏隔开,粪便可以直接漏至一楼,以保持圈舍干净。圈舍外,见缝插针地种着草,村民们正在草地里给羊准备午餐。
据介绍,此前,务川山羊以放养为主,“对生态破坏极大,个别地方因过度放牧,植被遭受破坏,石漠化严重。”该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有关人士说,放养因不便防疫,羊感染寄生虫、呼吸道、消化道疾病较常见,而因病、冻死亡的事也时有发生,经济效益较差。村民介绍,放养的羊,成活率仅为60%,而圈养则在85%以上。
地处武陵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务川,既是全省43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,又是10个重点项目县。在国家扶贫资金投入扶持下,该县养羊逐步朝圈养过度。据村民介绍,修建圈舍的钱,由当地政府补贴,自己不用出钱。“实施圈养,圈舍温度、湿度、病菌等都好控制,羊少生病,我们少操心。”村民说。
根据该县政策,每圈养50只基础母羊,需人工种草25亩,割草喂羊,以保证生态环境。村民说,虽然增加了种草和割草的人力成本,但与过去相比,山羊成活率大大提高,还省去一大笔给羊看病的费用,还是比较划算。
来自该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的数据称,目前该县养羊规模在50只以上的共有2439户,羊存栏15.9万只,出栏10.16万只。“到2015年,计划发展规模养羊户1万户,基本实现全县范围内山羊圈养,取代放养模式。”
也有村民告诉记者,羊的习性就是“满山跑”,从传统放养向圈养转变后,是否能适应还是个问题。目前,仍有村民采取“圈养”加“放养”的模式,“土洋结合,以检验成效。”而对这一模式,畜牧部门也未作强制要求,“毕竟村民对新模式也有个适应的过程。”
关注源码微信平台